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用“调解+”赋能信访工作法治化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安徽省信访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5-08-14 17:35

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立足“调解先行、法治固本”,坚持“调解+”机制,推动信访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单一调处向综合治理转变,努力让群众诉求在法治化轨道上得到有效化解。今年以来,全镇通过调解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0余件,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100%,信访总量持续下降。

前端发力,“调解+预防”筑牢法治根基。十八里镇将调解力量前置于矛盾萌芽期,狠抓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包案干部在 3 日内主动联系信访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制定调解方案,力争合理诉求 “一次调解到位”。同时,强化线上多平台运用,对 “12345” 热线、人民网留言等渠道的群众诉求,做到小事细办、难事研办,对 “不满意” 工单重点攻坚。在此基础上,十八里镇努力做到主动介入,在法治规范下应调尽调,并以点带面,通过个案调解,举一反三化解同类问题。今年以来,十八里镇信访量同比下降 17%,重复访下降12%。

多元联动,“调解+共治”凝聚解纷合力。面对复杂疑难问题,十八里镇整合多方资源打好人民调解的“组合拳”,广泛吸纳专业律师、驻村干警、五老乡贤等组建“平安法治和基层治理”解纷室,以“法律轨道清界限、情理途径促和谐”的调解原则,为土地权属、家庭纠纷等矛盾问题提供专业有效的调解方案。同时,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联动成立专项调解团队,对复杂风险矛盾做到提前介入、提早化解,避免矛盾纠纷演变成复杂性信访事项。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共建调解室15个,培育专兼职调解员92名,实现“网格调解全覆盖”。

机制保障,“调解+法治”提升工作质效。十八里镇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确保调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定期组织调解员和信访工作人员学习《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法治素养,提升依法调解能力。强化闭环管理,推行“调解-司法确认-回访”全流程法治化,同时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落实“一事一回访”制度,监督协议履行成效。今年以来,调解回访满意率达97%,协议履行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