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码上反映”马上办 “民呼我应”解急难
今年以来,太和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主动顺应网络社会群众“举手扫码”的生活习惯,畅通“民声呼应”反映渠道,打造矛盾纠纷调处“码上办”平台,全面推行“接诉即办,马上就办”诉求解决机制,创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码上反映”有平台。“码上办”是一款解决群众诉求的应用平台,群众通过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无须注册验证即可直接反映诉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受理服务,基层就地就近解决问题。“通过‘码上办’扫描反映问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少跑腿、更高效。”目前,太和县城关镇平安路社区居民范某友心里乐开花。“以前,我们有事多是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办,有时办事的人多,社区干部忙得顾不上,还要等上几天,现在不一样了,群众有什么事直接扫码,很快就有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上门服务,事情大多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太和县每个机关单位、小区楼栋和每个网格都发放“码上办”平台二维码,将诉求反映“窗口”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受理平台送到群众手中,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织出基层治理网格3800个,确定网格员4125名,及时做好走访排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日常事项办理和应急处置。
“线下办理”快解决。群众通过“码上办”平台提交诉求后,系统就立即给所在的村(社区)书记发送短信,提醒及时受理,村(社区)书记当即安排相关人员,1小时内电话回复群众,依据查询类、投诉类、求助类诉求不同情况,即按照简易、一般、较难、复杂事项分级办理,能简则简,快办为主,推行“1351”办理时限制,简易事项当天办结,一般事项3天办结,较难事项原则上5天办结,疑难复杂事项逐级提交到乡镇及至包联乡镇的县领导或分管县领导牵头领办、“点单会办”,1个月内化解。对每一个诉求做到件件回访,把回访作为诉求事项办结的前置条件,不回访不了结、不满意不闭环、不巩固不销号,并对评价不满意的作为重点事项,重点调度督办,直到诉求人“事心双解”、诉求事项“事结案了”,有效防止“初转重”“下转上”“网(话、信)转访”情况发生。今年以来,全县通过“码上办”投诉事项平均办理时长缩至4.8天,有效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效率。
“跟踪问效”赋能量。为使群众管用好用急用“码上办”平台,太和县牢牢把握“方便快捷、办理高效、群众满意”三个要素,定期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清单化交办、闭环式落实,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消除在苗头、化解在前端。盯紧钉牢,紧盯系统查件交办,动态掌握群众诉求情况;紧盯诉求及时规范受理、办理情况,进行过程监督;紧盯意见落实情况,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回访反馈情况,及时改进工作。跟踪问效,太和县将每日诉求事项收集、转送、交办情况以《每日民情快报》的形式通报各责任单位;每周对投诉量多、受理办理逾期、回访群众不满意事项情况分别以《提示函》《督办函》《改进工作建议函》等方式通报到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重在提醒、督办和改进工作;每月将各单位诉求事项受理响应率、办理解决率、群众满意率进行量化打分,排名站队,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减负赋能,太和县基于“码上办”平台大数据,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办理质效情况,对突出问题、办理逾期、群众不满意、办理不规范事项等列出清单,点对点交办,对共性问题组织专项治理,对重点问题提级办理,明确县包案领导,分析研判,见人见事,综合施策,合力攻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干部少报数,极大减轻群众和基层负担。
齐抓共管治源头。太和县通过“码上办”平台应用,把群众反映诉求基层网格化解矛盾和党员干部解决问题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奔赴”,构建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全面排查矛盾纠纷隐患源头防,发挥村(社区)“两委”成员、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作用动态排查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积极融入群众,主动听取群众诉求,了解民情民意、所想所盼,列单建账,录入信息化综合平台。聚焦群众难点、痛点、堵点解,通过统计分析平台数据,实时了解社情民意,精准掌握各类风险隐患,为及时高效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坚持把事关民生的供水用电、住房安全、交通出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作为群众身边天天有感关键小事、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快办办好、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已推动办理落实民生事项5635件,解决806户群众用水、用电、用气、排污、垃圾清理等问题,解决各类拖欠款项1526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形成民呼我应一呼百应格局新,太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发挥党建引领,推动民声呼应体系建设,通过“码上办”平台运用,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资源、资金、力量等下沉,完善服务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提升为民、安民、便民能力,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持,提高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构建“民呼我应、有求必应、一呼而应”新格局,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